邓宇-时空再造
First Day Speaker · 邓宇
设计名:Cosmos Deng
七十年代人
Bitone电影事业部总经理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硕士,影视特效创作与理论专业
制片和技术制片;前期视效和虚拟制作指导;影视特效工作室技术运营
喜欢的电影人:库布里克,赫尔佐格,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大卫里恩,昆汀……
爱好:摄影,音乐,雷蒙德卡佛的作品
分享主题
邓宇:我会谈谈个人的电影观;和基于这种电影观,对CG制作,虚拟制作的看法。
电影是一种关于体验的艺术,也是打造体验的工程。基于体验的电影观必然引出围绕体验营造的方法论。
CG,数字,虚拟制作,新的技术和方法依旧服务的是电影的本体。然而,未来的电影将大不相同—电影在历史上的不断演化从未停止。
“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
如果拥抱全新的方法论,作为作者,每个人可以如何开始这段新的旅程? ”
▲ Cubic Motion 联合测试
Q:请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
邓宇:我最开始从事广告制作,做一些特殊拍摄技术相关的工作,主要用于电影和广告的视觉特效。凭借爱好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专业硕士,方向是视觉特效;毕业后在视效行业里打拼了很多年,从电视剧、电影、广告慢慢地转到制片方向;
▲ 邓宇在运动控制广告拍摄现场
之后进入规模较大的视效公司Base FX做技术运营方面的工作;后来在诺亦腾(全称:上海诺亦腾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定义和研发了一套能解决虚拟拍摄、虚拟制作等问题的整体方案;再之后,尝试参与了大空间的VR体验和实景、道具,以及车载实景VR体验等特殊项目。
▲ 虚拟制作流程
我的经历基本上是这样,其中,偏向技术制片方向的工作内容居多。
Q:最近参与了哪些项目?
邓宇:最近几年我参与了国内基于引擎实时虚拟制作的预演项目:
1. 徐皓峰电影《刀背藏身》的航拍预演;
2. 束焕邵丹联合执导的电影《鼠胆英雄》的全片预演;
3. 宁浩电影《疯狂外星人》后期预演测试;
4. 中影集团京剧电影现场虚拟拍摄等;
5. 同时作为制片参与过超大露天(一万平米)虚拟驾驶VR项目等。
目前正在推进若干原创短片项目,将主要依靠引擎和其他实时技术创作和制作。
▲ 《鼠胆英雄》预演
▲ 中影集团京剧电影_Framestore来访
Q:从大学、创业到先后在多家公司任高管职位,不同的职业经历却围绕着同一个行业——电影特效,你认为自己是在哪个阶段真正融入到这个圈子的?
邓宇:应该是第一天就融入了。原来的专业和电影特效是没有关系的。我学过机械,学过语言,但这些恰恰成为让我和这个行业关联的纽带。记得第一天到拍摄现场,我的身份是制片助理,制片助理就是什么都干,可以认为是一名场工。
▲ 同事_奥斯卡获奖美国技师Lesley Paul Robley及ModelMover拍摄现场
我工作的现场有一位得过奥斯卡的操作员,一位资深技师,但我认为他本身也是一位创作人,他需要用工业机器人的软件界面做关键帧动画,会手拿科学计算器去做计算运动曲线。当天,我就需要去嵌入到这样一个工作流里,要快速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好在我学过机械,英语也还过得去,所以理解介入还比较快。
Q:对中国的特效行业有哪些看法?
邓宇:相对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而言,我们中国的特效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因为历史原因,我们没机会重现黏土动画、机械偶、现场翻模这些技术沿革过程,当前的一代从业人员几乎是直接就跨越到了CG(计算机生成图像)时代,并且不大可能再有机会去补那些课。因为知识体系的缺乏,使得现在国内很多导演,尤其是中青年导演,在理解、运用CG的过程中感到很头疼。他们一方面不能回避整个市场潮流,另一方面这些数字或者虚拟元素在现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用他自己的审美趣味去判断。
Q:作为资深的前辈,可以给年轻设计师一些实用的建议吗?
邓宇:其实我不算是设计师,多半也不合适给设计师建议。不过,年轻的从业者当下可能都会有一个很大的焦虑是如何让自己在行业中立足。每位设计师或者艺术家就像一个初创企业。需要记住自己作为人这个物种,你的创造力、生机活力都是源自你的生活,而不是那些外在的事务。尤其作为一位艺术家,我觉得特别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时不妨自我一点。比如中国虽然很大,但世界更大,如果有条件应该多走出去跟外界交流,能够经常出去旅行、徒步,所有这些东西是你能够反过来又能回到你的创作当中的。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技术不是障碍。一起努力!
——邓宇
虚拟拍摄
查看更多 >-
朱子威-数字影像的驱动力
-
有钱就砸技术!《曼达洛人》虚拟制作解析
-
【2020 国际特种影像论坛】活动介绍:超高清、HDR、云制作、虚幻引擎、沉浸式影像,你想了解的前沿影像技术都在这里!
-
大热的虚幻引擎技术,到底可以应用到哪一步了?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
-
【干货】使用虚拟拍摄你必须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